《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页学情分析: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效率,教学设计就得从学习者出发。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两年音乐课的感受,多数孩子对音乐课堂非常感兴趣,特别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综合学生情况,我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动手动脑,自主创作,在课堂上让他们意犹未尽。 其次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中段的孩子处于理解能力的萌芽阶段,但对音乐记忆能力非常强,因此简单的乐句只需要聆听,在理解稍难的乐理知识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肢体动作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课前组织教学不能按本班要求完成。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表演歌曲,第二单元的目标旨在:初步感受蒙古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而《我是草原小牧民》是前一课《草原上》的延续,加深学生对蒙古音乐的理解,虽同是一主题的歌曲(都是赞美草原生活),但演唱情绪完全不一样,《草原上》中速、悠扬,《我是草原小牧民》欢快活泼。这是一首以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和舞蹈性来表现草原小牧民喜乐、欢快的心情。全曲共有四个乐句加一个扩充部分,一、二乐句节奏稍快,表现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畅的人物形象,三四乐句节奏变化,加入休止符和装饰音来丰富,跳跃而调皮,抒发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采用八度跳进,使整首歌曲情绪激昂,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扩充部分节奏舒展,富有动力感,重复第四乐句表达草原儿童对家乡甜美生活的赞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师生合作,让学生感知作品,学会用跳跃、甜美、自豪的方式演唱作品。2、能力目标:通过听、唱、创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蒙古短调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的音乐特点,在此基础上,拓展 3、5、6 三音在蒙古音乐中的主音地位,加强记忆,并熟悉唱名,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优美。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课堂活动中,感受草原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并歌颂自己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音乐符号对歌曲情绪的重要性、对唱名的熟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用于奖励的图片马和摔跤大力士。教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中小学新课标说“3-6 年级要求培养音乐感受能力,以唱为主”,因此我选用听唱学习法,多次完整聆听与有感情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