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运用文言文四步阅读法学习课文,感受文章魅力。2、通过拓展性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3、能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性格特征理解“闲人”的含义,并通过想象来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学习重点难点能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性格特征理解“闲人”的含义,并通过想象来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集体备课内容自主修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 83 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关于张怀民: 1083 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二、关注方法、主体教学: 文言文四步阅读法 一读:读准音,记字形 二读:断句子,明节奏 三读:看注释,通文意 四读:品语言,悟意蕴 一读:读准音,记字形 1 读准下列字的音,记住字形。 解( )衣 遂( )至 未寝( ) 藻( ) 荇( ) 相与( )二读:断句子,明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三读:看注释,通文意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重点字词:1.解:解开,脱下。2.欲:想。3.户:门。4.欣然:高兴的样子。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 我(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四读: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