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解月光(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解月光) “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解月光教授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课题。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信息技术教育带来城乡教育的新差距 近两年来,城市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改善了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教学资源建设质量,还是教师、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使得原本存在的城乡差距又拉大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教育平等的教育理念.都要求我们重视农村教育这个弱势群体。因此,就缩小城乡教育新差距而言,探索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人口素质提高的要求日益迫切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整个人类社会迅速步入信息化的今天,要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就必须使广大农村人口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主动选择、运用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有效的获取、加工、创新和交流信息,是信息化社会公民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就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的现状而言,要使农村人口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强大人力资源,就必须使农村教育产生跨越式发展,以教育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已有教育功能和潜在教育优势,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因此,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村教育实施环境,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缺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历史很短,从当初的“计算机教育”走向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近两年的事情.其标志是 2000 年 10 月 25 日至 27 日,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大会预发了《关干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三个重要文件。此次会议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新的篇章。近两年多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