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情境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源《有余数除法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反思鳌头镇人和小学 李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断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物品!猜一猜,袋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物品?生:玩具!生:食物。生:教学用具。师:对,是教学用具。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拼摆活动———每小组用 11 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图形,你们想参加吗?生:想!师:你们认为怎样分小棒比较合理?谁愿意说一说?生:每组分的数量要相同。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平均分。师:对了!师:假如分得一人多,另一人少,你赞成吗?生:不赞成!师:那要怎样拼摆才合理呢?你们小组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对 11 根小棒进行合理分配吗?生:能!师:但我还有一个小要求:你们能把拼摆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吗?生:能!师:好,看哪个小组拼摆得又对又快!片断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师:同学们,观察,回想,在拼摆图形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由摆小棒引入有余数除法。)生: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后还有剩余。生:老师,你马虎,你给我们准备的小棒有一些不能平均分给我们组的每一个人。生:还剩下一个(两个)不够平均分,怎么分呀?生:对……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是的,我在准备小棒的时候是故意考考你们的!有一些小棒不能刚好平均分完,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师:刚才“剩下不能再平均分”的数就叫做余数。师:你们能根据小组记录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试试看!生:能。片段三:合作交流,巩固内化师:仔细观察、比较每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生:每道算式都有余数。生:除数和余数都比被除数小……师:回答的不错,你们还有发现吗?生:余数比除数小!师:对了,那么,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小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生: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师:为什么?生:因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这个数还可以再平均分给除数,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