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拼音教材,优化教学效果李传贤(湖北省枣阳市第二职业高中 441218)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启蒙识字,几乎都是口耳传授,其间虽出现了一些识记方法,终以收效甚微而被人们丢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八年,国家公布了简便、实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们的识字教学才有了根本依据。而后,教育职能部门根据《方案》的基本精神,结合汉字教学的特点,编写出了汉语拼音教材,并且不断地修改完善。为便于广大教师实际操作,教材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创造发明,制定出一些相应的规则,有力地帮助了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获得了广大语音教学工作者的认同。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素质的日益提高,不可置否,《方案》和拼音教材则会日渐显露出它的某些局限性。简洁地说,《方案》的某些规定过于呆板,教材要求儿童死记的内容太多,这些内容既缺乏灵活性,又缺乏趣味性,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也给教学工作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和难度。应该明确的是,为避免 ê 和舌尖韵母-i(前)、-i(后)在教学中的发音困难,创造了整体认读音节这个新概念及相应的认读和拼写规则,只可惜,这些知识零件在以后的学习中被逐渐废弃,而真正要掌握的东西,在后来的教学中又不曾出现,只有进入师范类院校深造的学生通过语音知识的“回炉”,才幸而识得“庐山真面目”。为试图避免上述不足,我们在此提出几种解决办法,聊与语音教学的行家及诸位同仁商榷,并恳请赐教。一、删减累赘,简化教材多余的、不必要的教学零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累赘。只有删除累赘,简化教材,才能切实为小学生减负。1.删除准声母 y、w。《方案》明确指出,i、u、ü 三行韵母在自成音节时,分别使用 y、w 作为它们的声母,目的完全是为了隔音。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为了教学汉语拼音的方便,把 y、w 当作声母教学,有人称之为“准声母”或“零声母”。为帮助教学,辅导教材还给出了相应的认读和拼写规则,并用儿歌的形式来表现。其实,在 i、u、ü 三行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若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方案》中的隔音符号隔开,用不着再造出两个起隔音作用的准声母,所以,我们说,这两个准声母尽可以删去,由此,ü 眼也用不着挖来挖去了。2.删除整体认读音节。由于一个舌面元音韵母 ê 和两个舌尖元音韵母-i(前)、-i(后)发音较难,又因为 ê 不直接跟声母相拼,只出现在 i、ü 的后面,再加上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