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Unit5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根据单元特点, 我认为 Unit5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 shak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 shake 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在 1 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hak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 shake 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 shake 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 shak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 shak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 2 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 shake 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hak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 2 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 2 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 2 班作为对象;而对 1 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