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2、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照顾整体。3、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 学习方式 为提高初中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之才,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全省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 70%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应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什么也不敢动,变得谨小慎微,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里,初一的教材前半部分基本上是理论初中学生对此兴趣不是十分浓厚,觉得枯燥,缺乏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上机操作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影响以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予以解决,比如在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文字训练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总之,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些学生上机操作方式体现出来予以解决。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