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 .皇帝制度的形成 2.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武帝以后 B.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公元前 431 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1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6.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7.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