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VIP免费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_第1页
1/3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_第2页
2/3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_第3页
3/3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数学基地活动五年级组备课历程扫描本周一,五年级数学组在学校数学教研活中开放了一节《找规律》。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们组认真地审视现在的数学课堂,研究 “生本教育”,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统领下进行备课。根据这个理念的指引,认真研究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进行了三次思路的反思与改进。第一次, 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力量我们认真钻研了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并进行了详细的备课,决定以教材结构以主体,搭建教学框架,采用如下结构进行教学。首先,故事激趣,引发规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其次、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让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汇报规律。2、研究左起第 15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3、研究第 17 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 18 盏呢?4、第 21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呢?第 23 面呢?最后、巩固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充分围绕课本习题展开。这种思路的特点在于充分尊重了教材的编排思路,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表象走向内在,符合知识的学习规律,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是一种常规的学习思路。但在试教后,我们发现这样的备课思路是有问题的,学生根本没有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说是完全是被参与,不给力的。特别是在研究规律、计算规律时,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走的,而教师是被教材牵着走的。第二次, 以教师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第一次备课的思路显得是如此的呆滞与沉闷,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教师也感到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走下去,给人的感觉只是被教材牵着走,留下的只是一种知识的堆积与增加,根本不是一种逻辑的建构,学生的学习也显得没有层次,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前行,而教师也只是跟着教材的结构前行。怎么办?我们在重新备课中不断思考,应该可以重组教材结构,要不断排除一些外在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类似的问题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从而真正建立关于周期问题的计算模型。因此,我们对主题情境图的结构进行了重组,把原来的三个问题“从左边起,第 15 盆花是什么颜色?”、“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 17 盏灯是什么颜色?第 18 盏灯呢?”、“从左边起,第 21 面、第 23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全部归结为一个问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做儿童生命的“牧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