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材名言分析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p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再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p5——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p9——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4、下列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水是万物的始基”。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万物皆备于我”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掩耳盗铃” “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 “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p16——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9、“正像在 18 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19 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p18——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意识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p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