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说课稿太平中心学校 向婷婷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龟虽寿》。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一、 教材与学情《龟虽寿》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外知识的一篇诗歌,选自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这是曹操表达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志向的诗篇。学习该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自身鉴赏能力。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3、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教法学法多媒体展示: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通过 ppt 展示重难点词义和诗意以及重点诗句的理解。引导式提问:提问学生,并引导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感悟法:学生采取感悟法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整体大意。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程序安排1、导入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匾额图片导入,先让同学们朗读一遍再说我们有些人的家里都会有这样的匾额,你们想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出自哪里吗?现在我们进入课文,来进行深入了解。2、介绍作者① 学生介绍曹操② 教师明确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出示历史评价《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苏轼《前赤壁赋》称其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那么我们看看,那么一位改造东汉末年文学的祖师是如何在文章里体现他的英雄气概的。这里预计费时 7 分钟3、朗读诗歌,纠正字音。先说下题目“龟虽寿”是一首汉乐府诗,选自曹操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本无题目,这是后人从第一句里面选的词而成的题目。① 听范读,教师明确字音。② 学生自由朗读。(读 2、3 遍,给充足时间)③ 指名朗读。④ 齐读诗歌。这里预计费时 8 分钟4、明确诗意,读出韵味。① 古诗大意同学们先自主对照注释进行理解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