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伟大的历史转折2. 改革开放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力目标1. 通过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同时与之前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比,说明不同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中的作用,培养归纳、分析综合表述能力。2. 通过学习。认识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内容思想政治上组织上意义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民主法制建设对内改革农村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深圳 . 珠海 . 汕头 . 厦门 .海南广州 . 上海等 14 个沿海城市长江 . 厦漳泉 . 珠江三角区 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城市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公有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程: 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开始: 1985 年起, 1992 年加快步伐 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1 、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四个步骤:土地改革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有化程度更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五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核心形成标志 思想成果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毛泽东1935 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邓小平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江泽民1992 年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中共十六大)胡锦涛习近平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一中全会十六届一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什么局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