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医患沟通制度随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又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为适应新形势,保护患者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一、执行对象:凡是本院职工在为患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过程中都应当遵守本制度。二、沟通注意事项:1、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注意既不能引起歧义,也不能引起患者不科学的幻想。2、沟通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文化程度和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苗头,要重点沟通。3、对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季节性疾病可以进行集体沟通。4、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对于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应由科主任主持科内会诊讨论后由科主任为主集体与患者沟通。5、对于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应立即将其做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沟通。预防性沟通应记入病程记录,必要时由患方签字。6、经治医师与患方沟通困难或障碍者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尽可能由上级医师)沟通。7、诊断不明或病情恶化时科室内医务人员应先进行讨论,统一协调后,再2/6行沟通,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8、沟通时可以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增加患方感性认识,便于患方对诊疗过程的理解和支持。三、沟通技巧:与患方沟通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1、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2、两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