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12 页学困生转化的措施中心校是远郊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环境较差,经济基础差,学习用具不足;父母外出务工的多,家庭辅导几乎没有痕迹;家庭的教育不良,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等,加之学校的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许多的学困生。学校远离城市,很多专业知识强,年轻骨干的教师都不愿到我校任教。优秀的教师每年都在往高处走。造成学生学习脱节,很多班级的学生每年都得面临新教师,重新适应。而教师水平各有高低,多数学生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因此每一学年的学困生都在递增。学困生是我们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多数学困生表现为基础薄弱,求知欲低,对学习反感,对老师的教诲“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行为;有的学困生个性好动,“自我中心主义者”,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无心学习;有的学困生自我封闭,不善言谈。所以转化学困生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好转化工作。经过我镇全体教育工作者近四年的共同努力,对学困生的转化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学习,转变陈旧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与能力。教师是学生依赖的根本,教师没有执教的水平,学生也就没有知识的来源;教师没有爱心的浇灌,学生就没有茁壮的成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依赖,如果教师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与帮助,那学困生就成了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无以为伴。他们就会越来越消极,越来越退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学校的校第 2 页共 12 页本研修计划,加强对教师培训:将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通过业务学习,集中培训,自主学习,派出学习等途径,教师们增强了教育学困生的责任心,转变了对学困生的态度。把转化学困生开作是对自我能力的一大挑战,迎难而上。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当看到很多毫无辅导能力的学困生家长诚恳地要求老师们多帮助他们的子女时,老师们的心灵为之震动,深感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教师们将心比心,看到如今的学生,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将学困生看做自己的孩子,凭着良知,秉着“帮助学生一人,就是帮助一代人”的信念,步步为营,在努力转化学困生这项艰巨的工作中做着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二、奉献爱心,爱护和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学困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大多数学困生更渴望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