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的点评上海市新场中学谢华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牢记距离公式(包括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熟练运用距离公式;培养学生将“形”的问题向“数”的运算转化的思想,渗透等价转化、化归等主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探究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很好地实现三个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强化重点和化解难点,采取的方法是由特殊类比到一般,问题设计合理,讲解详细,练习经典。本堂课最大特色是大胆运用了体验式教学,比如在学生没有学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周华老师采取的是用特例引入,从特殊数字中找到解决点到直线距离的四、五种方法,这样学生能从四、五方法中得到启示和经验,体验到哪种方法最简便。这种体验式教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形成。周老师的课在设计和课堂教学始终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和思想,如一个具体的题目出来,让学生思考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请学生讲了各种方法去体验,来类比得到哪种方法简单。在得到一般结论时,还要求不同组的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得到哪种方法简便,这也是一种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相对本人的教学,不敢这样教,因为这种教学要求高,要收缩自如,时间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这种教学也就说明验证学生如果自己认真做的、自己想的,印象很深刻,不容易忘记,如果是别人硬塞的,讲五、六遍的效果还不及他们自己做一遍,老师经常感叹教学“讲了那么多遍也没有用,还是不会做”。本人觉得还是上新课之时,多应该让学生去体验,去积累经验,去积累方法,不应该在上新课之时,直接给公式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个公式,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不容易让学生记住,以后本人课也应该好好地改进,朝这方面去努力。本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地位,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总结者。周老师在上这堂课之时,关注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首先设计了一道题是具体的点到具体直线的距离,学生在没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