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读书笔记郑 山 2015年 08 月华夏意匠是李允鉌先生写的一本给建筑师们看的建筑史著作,这本书与其他的建筑历史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华夏” 指古代的中国,“意匠”是建筑的设计思想,《华夏意匠》 意即“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思想” 。此书一至三章相当于概论, 第一章是对基本问题的探讨,第二章是总释, 第三章是分类概述。 在第一章中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比如“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便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而所谓“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便是第一章所讨论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第四章的平面、 第五章的立面, 第八章色彩装饰与内檐装饰以及第九章的园林建筑。比如 130 页“在建筑历史的经验上,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就是“量”的扩大,⋯⋯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 ⋯⋯另一种就是依靠数的增加,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一个方式,⋯⋯”以及“142-144 在建筑布局上,一共只有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空间包围着房屋,另一种就是房屋包围着空间。”这种从设计手法的分析入手有助于我们将古今中外的建筑贯通起来理解。在弗莱彻总结的表示各种建筑形式主要成长或演进过程的“建筑之树”中,把中国建筑划归为早期建筑文明的一个次要的东方分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系统的建筑理论,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因为早在宋朝,中国就有政府出台的建筑设计标准—— 《营造法式》。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不仅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点。 还在确认东西方建筑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的前提下,验证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已运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理论,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 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难得的瑰宝。一、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对比1、材料使用中国古代勤劳睿智的匠师, 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就能够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以柱网框架式结构从技术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 这种中国建筑设计思想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 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 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 至于木建筑与石建筑孰优孰劣,其实难分伯仲。 木建筑结构轻巧,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