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VIP免费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_第1页
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_第2页
1 ErnestRutherford (卢瑟福 ) 卢瑟福( ErnestRutherford,1871 ~1937)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 1871 年 8 月 31 日出生于新西兰南岛纳尔逊城南明水村一个农民(苏格兰移民)家庭。小时就聪慧好学,勤于动手。12 岁就对大学教授B.斯图瓦特写的教材《物理学入门》写下批语:一信息并不太多 ⋯竭力锤炼人的心智”。他喜好数学和巧于实验,设计过测量快速交变电磁效应的仪器。各科成绩优秀,得过多次奖学金。 18 岁进人新西兰大学坎特伯雷学院,后在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大学时代就在地窖内开展无线电讯号收发的实验研究。1895 年获剑桥大学首批研究生奖学金,同年进人卡文达什实验室,成为人J.汤姆孙的研究生。1898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聘任27 岁的卢瑟福为物理学教授。1907 年他回英国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 1919 年应邀到剑桥接替J.J.汤姆孙担任卡文达什实验室主任。1925 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1931 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 年 10 月 19 日在剑桥逝世。卢瑟福对科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继1898 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现象后不久,卢瑟福发现了铀放射性辐射的不同成份棗α 辐射和 β 辐射。1900 年提出了重元素自发衰变理论。1904 年总结出放射性产物链式衰变理论,奠定了重元素放射系元素移位的基本原理。他的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改变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人了原子内部的深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棗原子核物理做了开创性工作。由于他 “在元素蜕变及其放射化学方面的研究”而荣获 1900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第二方面是 1911 一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1908 年卢瑟福用实验证明了c 粒子就是氦离子。此后,他通过C 粒子被物质散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验验证上无可辩驳地论证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从而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向正确的轨道。因此,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以上两条详见 “放射性的发现及放射现象的研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条目。1919 年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第三项重大发现。这一发现过程可以作为卢瑟福科学方法与作风的典型例证之一。1915 年,他的学生马斯登(Marsden,1889 一 1970)发现用 C 粒子轰击空气时出现一些粒子,它们具有不寻常的长射程。卢瑟福决心利用业余时间长期而耐心地搞清楚这些粒子到底是N、He、还是 H 原子、 Li 原子?他设计了图2- 2-12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