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1 目的为了为准确的辨识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事故和危害,使事故频率降到最低,危害程度减到最小,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本制度适用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人员、设备及其相关方,包括活动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以及更新工作。3定义:3.1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2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3 重要危险源: 易发生灾害事故或一旦发生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设备、容器及操作作业等。3.4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5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3.6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7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4 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危害因素评价的标准、汇总、核实公司的危险源,并组织各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识别和评价。5 程序5.1 流程图: 无5.2 危险因素识别及评价方法:5.2.1 危险源识别的原则和范围5.2.1.1公司所有活动和操作程序5.2.1.2公司内所有设备、设施5.2.1.3公司内所有人员、服务5.2.2 危险源分类5.2.2.1过去、现在和将来5.2.2.2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状态5.2.2.3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放射能、人机工程、生物因素等5.2.3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采用“工具— 设备— 人员分析法”进行5.2.4 危险源的识别步骤:5.2.4.1将活动划分为具体工序;5.2.4.2列出工序人员的具体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能源资源的输入输出;5.2.4.3分别识别出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突发事件、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 》(见附件一)5.2.5 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 重要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采用直接判定法和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D=L*E*C法)相结合的方法。5.2.5.1对下列场所、设备,可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1)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