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2007-2014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 新课标 I 卷)43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7.0 级强烈地震, 2013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2014新课标 II 卷) 43. (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 示意该区域1990-2006 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2 / 18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 月、 7 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2014福建卷) B.[ 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15 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 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 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 分) (2) 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 (2014山东卷) 44 、(10 分)[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 60 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3 / 18 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 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 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⑵分析近60 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 海南卷 ) 25.(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图 13 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 1700 毫米,年雨日约180 天,甲地海拔约1000 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 米。山地 1500 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4 / 18 (2014 上海卷) (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 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 分)46、判断图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