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1、本原 251本原是希腊哲学乃至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哲学概念。“本原” 是“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早期希腊哲学家看来,干变万化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种东西是不变的,非如此不能说明自然的永恒存在,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2、一切皆流,无物常住254这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无法感知到。当我们肯定一个事物是这样时,它已经变化成另外的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254这是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过程之中的,当我们肯定一个事物是这样时,它已经变成另一个事物。‘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每一次遇到的都是新的水流。4、智者 263“智者”本义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但是到了公元前5 世纪时则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智者的代表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的出现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智者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现象,以否定的方式破除了传统观念,因而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所以,智者也被称为第一批人文主义者或思想启蒙者。但是,智者声名狼藉,直到黑格尔才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智者的地位和作用。5、人是万物的尺度264古希腊哲学智者的代表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亦即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这个命题以万物为无度,以个人的感觉为尺度,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将事物的存在及其性质视为个人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了它们的客观性。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史上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具有一定的批判传统、解放思想的作用。6、德性即知识266苏格拉底认为,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自然哲学家们宣称的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其内在的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亦即认识 “德性” 。德性是人的本性, 人人都有 “德性”,不过不是现实地拥有,而是潜在地拥有。换言之, 人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因此,苏格拉底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的结论,强调未经理性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