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 曲子词、词等。它在初唐出现, 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 歌楼妓馆随处可见, 城市中处处管弦, 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其次,词随燕乐而兴。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 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 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音”。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 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 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 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 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 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二、词的发展过程1. 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 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 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它的题材内容广泛: “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逸君子之怡性悦志,少年学子之热爱与失望”(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 叙录》)等,在曲子词中都有反映。如《凤归云》(征夫数载),写连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写边关百姓失地的痛苦和恢复失地的愿望,都十分感人。又如《酒泉子》: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mò 街穿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