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会议发言全县人才工作会议 暨教师节表彰大会 典型经验材料 健全体系搭建平台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中共林甸镇委员会 林甸镇人民政府 2014 年 9 月 9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把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着力选育、培养、管理和使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几年来,我们始终遵循“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和“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不断健全培训体系,积极搭建创业平 1 台,大力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体系,在定点、定向、定期培训上下功夫,变“群体”为“主体”。如何发挥农民“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关键的关键、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此,我们从体系建设入手,实行了“三定”培训。一是依托基地“定点”培训。以农民学校、农技协会等培训平台为依托,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各类特色基地,采取集中讲授、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同时,适时组织农村一线文化层次较高、专业基础较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和培训。2014 年,我们选派了 15 名村干部和蔬菜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回来后,这些人把学到的技术、经验向全镇农民进行推广,第 1 页 共 21 页转变了陈旧的种植观念。2014 年,我镇蔬菜种植面积突破 3.2万亩,建设棚室 975 栋,促农增收 8,000 万元,为今年棚室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积蓄了 科技支撑的优势。二是依托项目“定向”培训。以玉米膜下滴灌、棚室经济发展等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引进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并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开展“订单式”培训。2014年,我们邀请农技专家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培训,并组织农民代表到和平村种田能手王明的科技示范田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三年来,我镇共完成玉米膜下滴灌种植 6.4 万亩,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 年,我们又针对棚室建设,邀请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