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支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堂,如今因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变得格外引人入胜。在现代服务学校有这样一个团队在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多款以教育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信息化平台,丰富了教学课堂,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前列。为顺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抚顺现代服务学校提出了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计算机系教师付翀、高帆、陈文旭、李亮、查亮组成了信息化教学软件研发团队。这 5 人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每周都承担 10 多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他们对计算机学科充满热情,肩负学校重托也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付翀等 5 人利用业余时间,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和设计制作,很快一套以 100 首名曲、100 幅名画、100 首诗词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软件应运而生,得到了业内人士和教育专家的认可。随后,研发团队又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不断修改完善,最终该软件被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为全国惟一与公共艺术教学大纲配套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软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才是王道。在成绩面前,付翀团队没有停滞不前,他们意识到,教学软件的开发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学习者身上,落实到对学生质疑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付翀告诉记者,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研发团队将始终抱着“要解决什么问题”、“给孩子什么东西”的设计理念研究开发教学软件,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抚顺现代服务学校校长梁若木说,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充分利用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工具,开展课程教学的活动。成立教学软件研发团队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满足了教育需求,最主要的是激发了教师创新意识,通过数字化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成为学校办学的新特色、新亮点。现代服务学校正向着“人性化的管理、信息数字化的技术平台、绿色原生态的环境、对外开放的机制、发挥公共职业教育资源作用、培养实用型和高素质的人才”的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大踏步地前进。今年,付翀团队又与市旅游委合作,开发了抚顺智慧旅游网 app 手机终端平台。游客通过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