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訓詁的原則 第六章 訓詁的原則 第一節 歷史的原則 第一節 歷史的原則一、從語言、語義所表現出的時代性看一、從語言、語義所表現出的時代性看比如,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文章的語言,語比如,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文章的語言,語義都具有其時代的特點。我們閱讀他們的義都具有其時代的特點。我們閱讀他們的文章,爲他們的文章作注,首要的就是要文章,爲他們的文章作注,首要的就是要把握住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特點,從他們把握住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特點,從他們所處的時代看他們對一些問題、詞語解說所處的時代看他們對一些問題、詞語解說的實質。的實質。“”“”例如: 道 ,本義是 道路 。“”“”例如: 道 ,本義是 道路 。《《說文說文》》“: 道,“: 道,”所行道也。”所行道也。“”而在先秦時期, 道 已成爲一個哲學名詞,“”而在先秦時期, 道 已成爲一個哲學名詞,“”“”指事物的 本原 、 本體 。“”“”指事物的 本原 、 本體 。《《易易 ·· 繫繫辭上辭上》》“”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 《《老子老子》》“提出:“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們“”“”這裏所說的 道 ,都是指事物的 本原 。“”“”這裏所說的 道 ,都是指事物的 本原 。《《莊子莊子》》“”也講 道 。“”也講 道 。《《莊子莊子 ·· 天地篇天地篇》》“說:“說: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里者,道也;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里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 他”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 他“”“”“”“”在這裏把 德 、 道 、 事 、 技 相對而“”“”“”“”在這裏把 德 、 道 、 事 、 技 相對而“”言,將 道 引申爲指事物運動的規律。“”言,將 道 引申爲指事物運動的規律。“”孔子也講 道 ,其內容比較複雜。“”孔子也講 道 ,其內容比較複雜。如如《《論語論語 ·· 里仁里仁》》“”: 朝聞道,夕死可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述而述而》》“: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藝。《《泰伯泰伯》》“”: 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等。“”: 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等。楊伯峻在楊伯峻在《《論語譯注論語譯注》》所附所附《《論語詞典論語詞典》》裏裏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