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梁绍谷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或许对“教研组”这个称呼并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理想场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教研组建设工作涉及诸多方面,今天利用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一、让教研组成为“学习之家”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最现实的、最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首先,选好“家长”。教研组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其次,精心营造“学习之家”。第一 ,有一个安定的“家”。“研”无定所将大大打击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学校为教研组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避免“游击战”式的教研活动,给予教研活动在时空上有效的保证。这一点,我们学校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现在各教研组的办公室已经布置得十分漂亮,充分利用它,会是教研活动的好场所。第二,应有一个自由“阅读角”。即针对教研组的特点分别订阅不同级别、类型的教育杂志和刊物或者教师自己订阅的教育杂志,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成果汇编都应在教研组办公室提供教师随时查阅和交流,成为教师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源。第三,把教研管理制度上墙。这包括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科所的《教研组工作规程》及其他相关的适合学校校情、师情的可操作性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和教研评估机制。让这些制度时时提醒、督促教师增强教研意识,规范教研行为,逐渐形成在相互追问中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研讨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二、让制度成为“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