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延续中感动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各位领导 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泉河小学的刘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永生的眼睛》。一、教材简析《永生的眼睛》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眼睛”单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一家人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质,并借此来教育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得美好,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二、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依此,我把《永生的眼睛》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和个性表达的能力。3.通过朗读、讨论、交流,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三、重难点及突破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朗读交流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触动心灵,体会人物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具体如何突破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以阐述。1四、学法指导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上看,其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有意注意也随之增长,能较为自觉的支配自己的行动。思维方式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加之,眼角膜捐献距离我的学生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课标中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设计了课前预习和调查的作业,使学生对眼角膜移植和器官捐献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中避免说教,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文本,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五、教法及手段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接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正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将成为课堂教学进行的内部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