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情感目标:(1)体验计算器带来的便利,享受成功的快乐;(2)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设计】(1)精讲已知正弦值求角作为学习突破口;(2)将余弦、正切的情况作类比让学生小组讨论,独立认知学习;(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90 分钟)【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构建问题 探寻解决问题 已知一个角,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 (精确到 0.0001):反过来,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求出相应的角?解决 介绍质疑提问了解思考利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第 4 章 三角函数(教案) 教 学 过 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准备计算器.观察计算器上的按键并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小组内总结学习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角的方法.利用计算器求出 x:,则 x= 归纳计算器的标准设定中,已知正弦函数值,只能显示出−90°~ 90°(或)之间的角.引导说明动手操作探究独立寻求计算器操作的欲望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概念已知正弦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主要步骤是:(1) 利用计算器求出−90°~90°(或)范围内的角;(2) 利用诱导公式求出 90°~ 270°(或)范围内的角;(3) 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引导讲解强调思考理解记忆引领学生得出求角方法15*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 1 已知,利用计算器求 0°~360°范围内的角 x(精确到 0.01°).分析 由于,所以角 x 在第一或第二象限,即所求的角为锐角或钝角.按照所介绍的步骤,可以求出锐角,再利用公式,求出对应的钝角.解 按步骤计算,得到所求的锐角为 x1=23.58°.利用,得到所求的钝角为23.58°=156.42°.故 0°~360°范围内,正弦值为 0.4 的角为 23.58°和 156.42°.例 2 已知,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