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在学校中个别辅导时,教师的服务边界为哪些内容?作业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它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 1.学习心理指导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导活动,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中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离开教师的监督、指导,不知道应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讲,怎样记笔记,怎样复习,怎样应试等。显然,这种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目前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是学校以及家长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优异,但总会有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其身心的发展。因此,对中小学生要进行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心理教育是指教师利用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的过程。学习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协助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第二,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第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第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第五,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科学地用脑,提高学习效率。 2.生活心理指导 生活心理教育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教育,也是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它主要侧重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帮助其适应生活环境,理解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休闲观念,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和休闲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整洁的卫生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戒除不良行为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3.人际交往指导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集体生活,发展健全个性,顺利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通过人际交往教育,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知识和规律;运用人际交往的功能发展人际关系基础;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交往,增强人际协调能力,自觉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知觉偏见,从而减少人际冲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人际和谐。 4.个性发展指导 个性教育就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