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 小专题 17 种群和群落 1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1) 样方法: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2)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J” 型和“ S” 型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J” 型曲线“S” 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 ( 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数量连续增加, Nt=N0lt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后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先上升后下降 K 值的有无 无 K 值 有 K 值一、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 .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这些生物种群的 K 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 .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由于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 ,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注:图①表示互利共生关系,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同死”的同步性变化。图②表示竞争关系,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图③表示捕食关系,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 图中的 A ,为被捕食者 ) ,后增加者后减少( 图中的 B ,为捕食者 )” 的不同步性变化。 图④可表示寄生关系,假设 A 为寄生者蚜虫, B 为宿主绿色植物,则在 a 点之前,寄生在 B 种群上的 A 种群,随 B 种群个体数量增多而迅速增长; a ~ b 表示寄生者 A 种群个体数增多,导致 B 种群个体数急剧下降; b 之后示B 种群数量降至一定程度而限制了 A 种群的继续增长,从而使 A 、 B 两种群间以寄生关系维持着有限的平衡。【 热点考向 1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例 1 】 (2011· 江苏卷 ) 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 (1 和 20 头 / 叶 )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 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