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朱春菊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 10 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教学目标(第二课时):要求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 二 课 时一、引入名言,激趣导入1、师:(出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来读一读,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高尔基)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高尔基又有了那些了解呢?(指名说,师总结)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14 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与他的 10 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师相机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二、创设情境,读悟体会过渡:课文哪几小节写了栽花赏花?(3.4.5 小节)请同学自己读读这三小节,想想高尔基的儿子为什么要忙着种花?(学生自由读)(学习第 3 自然段)1、师:一到放假,高尔基的儿子便去探望远在小岛休养的爸爸,到了那里他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这是为什么?(指名说儿子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正因为这种爱,所以不愿在离开时让父亲感到寂寞,而留下鲜花,让美丽的鲜花陪伴父亲,为父亲留下美好的回忆。)2、师:原来,“只有 10 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三段,并且想一想,画一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儿子对父亲的这种爱?为什么?3、生自由读。(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说。(学习第 4 自然段)1、师小结导入:为了让父亲安心休养,不再孤独寂寞,儿子在岛上栽种了鲜花,当鲜花盛开时,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让我们一起走入这迷人的鲜花世界吧。(师出示课件)2、师:看着这满地盛开的鲜花,请你展开想象说说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提供一个句式,先试着自己说说。(指名说)3、师:课文中也描绘了这一美丽的景象(出示课文),谁来读一读。 4、指名朗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在哪里?”在学生读议时,教师相机点拨:你们觉得这段中,哪个词把花儿写得最美?(姹紫嫣红)什么样的花被称为姹紫嫣红?姹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