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进生心理障碍与消除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方式和态度不当的一个特殊时期,加之学习基础、教育手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纪律上、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对于中学后进生的管理以及如何使后进生逐步转化,是中学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常工作中,简单的“管”与“压”往往难于凑效或收效甚微。本年度,我中途接了一个班风、学风差、人人头痛的“差”班,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及工作实践,我重点在消除后进生心理障碍上下功夫、做文章,重点培训学生上进心、荣誉感及自我实现意识,收效明显。新学期伊始,首先对教育对象进行摸底,发现:全班共 43 人,他们共同特点之:一是行为习惯差。有的坐姿不端,有的立不正,有的走起路来懒洋洋的总落在队后或左冲右突前后碰撞;有的脏话连篇,衣冠不整,打架、偷人钱物、破坏公物等现象时有发生;江湖义气严重,小团伙之间互相纵容包庇,集体纪律观念淡漠等。二是学习差。全班43 人,升级考试各科平均成绩在六十五分以上的只有五人,全班总成绩平均分仅为四十七分,绝大部分学生成绩在三十分左右;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厌学情绪浓,大部分学生经常对上课铃充耳不闻,随便迟到;学习用品不齐,东拿西借;不听讲或随意接老师话,或左顾右盼;作业拖拉,不交或抄作业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经受不住考验,耐挫折能力十分脆弱。鉴于这种情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着重在产生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上深挖,发现除了部分学生真正是智力缺陷之外,大部分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的落后,还是学习成绩的低下,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而在长期慢性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即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他们在各方面的正常发展,其表现如下:1、渴望尊重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由于后进生自身缺点多,往往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哪怕是善意的玩笑,往往因一句不当的话或行为,就能引起他们感情的强烈冲动;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渴望赢得尊重,但又一贯遭受冷落、白眼较多,就导致部分学生有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或对老师、优秀学生有强烈的抵触心理;部分人为满足自尊好强的欲望,不惜采用种种不当的方法以求突出自己,引人注意。如我班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