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集体德育的实践经验内容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没有集体精神、没有责任感、自律性差……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如今,很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孩子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隔代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把孩子当“小祖宗”一样地供着,让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少数家庭虽然也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但由于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其效果也不尽人意。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使得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班主任要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从建设班集体入手。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 教育影响 班集体 评价班集体是学校的细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的理想的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学校施加教育影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并不等于班集体,一个班级只有通过建设,才能逐渐提升到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过班主任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创建、维护才能逐步形成。只有在一个充满着凝聚力的班集体中,学生个人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获得全面的发展。准确、全面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寓“习惯教育”于各项班级活动中,使“班集体建设”成为进行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建设优秀班集体,才能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呢?1.用特色评价模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生个人的自律难以奏效,仅靠老师的说教收效甚微。这种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终结性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使得所有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追我赶,为争做“星级少年”而时时刻刻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这种评价的方法,是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记录在案,根据表现给予奖励或赏罚,当得分数累计到一定程度,便授予学生“星级少年”的称号。同时又根据得分数分成不同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