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管好自己,家长需要知道的 25 个秘密 如何才能让孩子管好自己?这是令很多父母极为烦恼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一个所谓的“熊孩子”。如今,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商、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但却很少有人重视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自控力的培养。当然,自控力的发展也跟情商、习惯等方面是密切相关的。 跟女孩相比,由于男孩的天性和教养等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会比较欠缺。因此,对于男孩家长来说,从小注重孩子的自控力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自控力的话题,我们已经给大家分享过好几篇文章。其中大多数都出自付博士的新书《培养儿童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既有本书自序,还有两篇试读,都比较受读者的欢迎。其实,通过这几篇文章,大家还看不到如何培养儿童自控力的全貌。 因此,我们干脆就把这本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选编,让大家对儿童自控力有个全面了解。今天选编的内容是上半部分,主要跟孩子的大脑发育、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自我管理有关的 25 个秘密,后续还会把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需要做好的 10 件事,采用同样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把每个部分的核心观点和精华内容进行摘录对于每个话题,《培养儿童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一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以及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启发和帮助。 正文: 1、“熊孩子”的根源就是缺乏自控力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大脑有自控力中枢,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自我控制就是个体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主动掌控。 “熊孩子”的根源就是缺乏基本的自控力。“熊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动不动就发火;2、动不动就出手。前者主要是情绪控制不好的表现,后者主要是行为无法控制的表现。 我们经常看到的极端自我中心、非常任性、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忍耐和坚持、无法克制冲动行为等情况,基本上都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所导致。 2、3 岁前是自控力中枢发育的关键期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不过,两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完全具备自控的能力,但在一岁多到两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就开始有所萌芽。 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大脑的发育中,针对某种功能会有个临界期。3 岁前,大脑自我抑制系统的这个中枢必须完成构建。美国的研究者认为,自控力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