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点拨】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①:(2012·天津卷第 6 题 D 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旬: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个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示例②:(2012·辽宁卷第 1 题 C 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天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选项用“只有…才能”关系表述,而在原句中用了“不管·…-”,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方法点拨】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主殳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示例①:(2012·辽宁卷第 3 题 D 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旬: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 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