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建设研究 宜城市龙头中学 郑传红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校园也是“小社会”,因此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校园的当务之急又是构建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一、师与生的和谐㈠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待需要用微笑来传递,而微笑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受到鼓舞。再加上适时鼓励的话语,更能让学生倍受鼓舞,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心中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微笑和鼓励还具备一项功能,轻松愉快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㈡把民主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但绝对不是发布知识的权威,千万不能高高在上,一言九鼎,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言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师要把民主带进课堂,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创新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㈢把竞争带进课堂竞争与和谐并不矛盾,它反而促进课堂更加和谐。我经常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如:让男女生竞争,分小组竞争等,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课堂更加和谐。 二、教与学的和谐㈠教学相长,构建“学习共同体”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1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