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感悟 小学品社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品社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品社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社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浅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感受:一、准确把握小学品社课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在小学品社课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三年级第三单元《我们一同成长》中,我们可以渗透如何成功地与同学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状态、以及学习交往的方法的讨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任务,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欣赏别人,关爱别人。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民主的、宽容的、循循善诱的、深入浅出的、公正和热烈的气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促进作用;相反,专制的、过分严格的、不平等和冷漠的气氛,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消极作用。实验证明,教师为中心的专制作风,割断了师生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神经过敏和相互攻击。相反,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前恐怕不止我一个人抱怨过,上品生品社课不如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的纪律好,她们总是在那儿插嘴随意乱说话,让我们很头疼,平日里我对插嘴说话的学生是非常严厉的,经常训斥他们“没有规矩、太随便”。但后来我听过专家讲到一个案例——《给插嘴学生说话的机会》,对我的触动很大:听了这节课,我知道了,如果上课时候,有孩子想说话了,最起码的说明他有自己的思想,这是多么珍贵的一点啊,所以以后我们上品社课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发言的权利,不可粗暴对待,要竭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他们,给他们发言表现的机会,师生关系会更融洽,还会时不时的产生教学亮点,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这不是很好吗,所以爱心耐心是很重要的。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