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2. 学习有详有略 , 详略得当地写人记事的方法。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 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9 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6 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的实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 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 讨论问题(一)钱学森归国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二﹚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决心,他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 美国移民局通知他,不许离开美国 ,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2. 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 15 天。3. 美移民局非法限制钱的自由,要他一个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不准离开洛杉矶。4. 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五年。 • 1 . 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 2. 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 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 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 想念他们。 (一)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三读课文 品味语言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提 示:表现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 第一个是对祖国的眷恋; 第二个是对故土的眷恋。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二)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提示: ( 三 ) 1955 年 6 月 , 饱受折磨的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