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 规范行为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长荣 班级管理中,我以养成教育为抓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一、常规训练 量化管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班级管理的重心就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主要抓课堂常规训练和课下行为训练1、狠抓常规训练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表现为活泼好动,自觉性很差,凡事总得有老师在旁看着。所以我把工作重点就放在我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首先是利用班会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我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到每节课上课前把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静静地等待老师上课;上课时做到先举手后发言;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其次是让学生养成一些做作业、读书的习惯。比如:每天晚上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养成先做作业再去玩的习惯。此外,我还让他们养成晨读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到了教室以后就拿出语文课本读书,不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而且每天都有班长和副班长管理。2、采取量化管理二、未雨绸缪 提前预知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进行常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还有就是课堂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路队常规等等。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但要做起来真的挺难,而有些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话,老师先要自己做到。比如不迟到,一到冬天,低年级学生早上起不来的挺多,所以教师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说服学生。三、发现问题 巧妙处理一个老师仅仅凭自己的力量和工作热情,要取得教育的成功是很困难的。这就必须力争本班学生家长的支持。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在家还是要靠家长督促,经常跟家长联系,就会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情况,家长对孩子会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老师容易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管理工作。以前我总是不善于跟家长交流,总觉得要有特别好的事或不好的事才跟家长讲,其实这是错误的。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他们非常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也非常愿意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讲给老师听。所以作为班主任多与家长交流,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