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材第 44—45 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8 个桃子,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咱们班表现最好的 2 个小朋友。(出示课件) 1.“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着重强调“平均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平均分)那么每个小朋友到底分几个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 8 根小棒代替8 个桃子来摆一摆,分一分,看看每个小朋友们到底能分几个?边摆边思考摆的过程,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们能想出又快又准确的摆法,摆完后我要请最安静又摆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摆的过程。 2.小朋友们和同桌一起学着他的方法分一分, 并一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 书上第 44 页的“试一试”小朋友们真聪明,帮老师解决了分桃子的难题,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你能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吗?现在拿出学具袋里的答题纸小组内边分边把它完成,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3 份、4 份?先分一分,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说说这几种分法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不管分了几份,每份都分得同样多。不同点:分得份数不同,每份分得个数也不同。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咱们班的孩子真的是特别的聪明,可是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难关,你们敢闯一闯吗?1.完成第 44 页的“想想做做 1”(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按照咱们学的方法给大家说一说分的过程?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教科书上第 45 页的第 2 题 学生读懂题意,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再和同桌完整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分的。3.教科书上第 45 页的第 3 题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4. 教科书上第 45 页的第 4 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