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村级廉勤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一、加强勤政廉政,首在认识到位 勤和廉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我们要想干好本职工作、加快一方发展、赢得群众信任就必须扎扎实实练好这项基本功。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们的村居主要负责人,肩负着带领全县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责任。如果我们不能勤政为民、廉政爱民,群众就不会买你的帐,就不会支持你的工作,最终你必然会脱离群众、失去威信,发展经济、维护稳定、造福百姓也将成为空谈,最后连自己的工作也可能会失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勤政廉政的重要意义,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政爱民,既拼命干事,又保持干净,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本地本部门加快发展。 我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多次强调:人最聪明、人最勤奋。同样,在勤政廉政方面也有着光荣的传统,是一个风清气正的地方。在古代,我们就有闻名天下、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的包公,包公之所以能够成为清官的典范,之所以能世代传颂、日久弥新,就是因为包公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执法如山,是勤政廉政的楷模。据载,在包公 42 岁时,由天长知县转任端州知州。宋代时端州(现在叫肇庆)还是比较荒凉的地区,官员都不愿意到这种荒凉的地方去做官,包公却认为正因为这个地方比较荒远,条件比较艰苦,因此更需要得力的官员在这里治理,也是自己为民办事的一次很好机会。所以他不计个人得失荣辱,慨然受命,并在端州做了许多深得人心的实事、好事,赢得端州百姓衷心爱戴。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端州的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可谓名扬遐迩。历任知州都趁向朝廷进贡之机搜刮几十倍,用作礼品结交权贵。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期间,除了如数向朝廷进贡外,一块也不多拿,甚至在离任时都不带走一块端砚,可以说,他“不持一砚归”的律己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史册。包拯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格要求家人,他的亲侄子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虽然因此而罢了他的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第 1 页 共 9 页了包拯手里。包拯铁面无私,根据法律,不徇私情,痛斩包勉。他还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在当代,我们还有人的骄傲和佼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吴忠性教授,我说吴忠性教授的名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大家都应该知道吴邦国委员长,吴忠性教授就是我们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