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江科大附中 王永莹语文就是语文。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课应当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的。 ——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观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语文老师们一直都在不断的尝试和突破。如果说曾经黄厚江老师另辟蹊径,抓住《孔乙己》的手,为我们呈现的第三种解读:人应该走出自己破灭的梦想。让我拍案叫绝,那么今天丁国斌老师通过“示众”,用寻找孔乙己的方式,让我们对传统解读:社会“凉薄”,人心冷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这些本色语文的守望者,让我对本色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浅薄的思考。一、 本色教材观下的目标定位所谓教材观,就是对教材价值及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丁老师开篇导入中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多。“课前大家读了很多资料,现在把这些资料都抛开……”“抛开资料、“裸读文本”,这是本色语文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当我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我理解为:教师要好好读文本,然后抛开文本进行思考。这不是让教师“冥想”,而是教师的解读要高于文本。教师要认识到文本就是一种资源,我们的定位是你基于文本的更高层次的解读,借助文本这种资源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读书,但不能“以本为本”,书上有个孔乙己,我们就抓住孔乙己不放,来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性解析。而是应该通过文本这一载体,传递作者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这一目标。丁老师的“抛开”,对老师而言,就是让教师拎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导入:师: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这样说过:鲁迅的短篇小说有两篇是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短篇小说最高艺术水平的,其中一篇是《示众》(板书:《示众》),写于 1925 年,收在后来的小说集《彷徨》里,还有一篇就是《孔乙己》。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篇课文。结尾:师:所以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出现多次,充其量只是“示众”的材料(师手指板书《示众》),而他周围的人都是“看客”(板书“看客”)。至于他怎么悲惨,人们不关心,我们通过“孔乙己周边人会不会为他发寻人启事”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感觉到鲁迅写这个小说的用意。导入和结尾可见丁老师将本节课的主题解读定义为“对社会世态炎凉的表现,对人心麻木的揭露。”这就是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