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说课稿《敬畏自然》是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单元目标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本课作为第一课,作者站在宇宙的高度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让我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是一片科学文艺作品,作者思想又比较深奥,虽然文中用一些修辞力争通俗易懂,但八年级学生要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这样确立了学习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蓬蒿、咫狼藉、呐喊”等词的词义,学习运用“自不量力、相形见拙、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成语。2、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把握作者观点。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本文特点,我降低难度,重点是读懂课文。并通过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学会阅读理解科学文艺作品。在学习中潜移默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说教法学法我一向认为,教法暗示学法,教法要有举一反三的功能。所以本课设计采用连词造句、质疑探究、联想解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掌握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安排预习课前预习要求1、 解决生字词2、 逐段写出段意,在此基础上理出层次。3、 列出不理解 的句子4、 写出阅读后感受5、 搜集有关自然的名言、资料先学后教一直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他们先学了才知道难点在哪,哪里需要教。而且将来学生是要能够自行读书的。也就是没人告诉他本课要学到什么,怎么学。他必须自己有把握学习内容的能力,有发现学习重点的能力。所以安排预习,就是训练自能读书。设计预习题,是提醒和暗示一般的读书理解方法。况且有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才有课上交流讨论 的基础。(二)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篇有点学术味道的枯燥科学文艺作品,如何调动学生深入阅读与研讨的积极性呢?我从大家熟悉的生活出发,一方面拉近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另一面把文章作者所站的大视角通俗易懂的暗示给学生。所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我们南姚村分河东河西村。上小学时老师问“你的家是哪里的?”你会怎么回答?你一定说是河东的或河西的。上了初中老师再问你一定会说是南姚的。那么等你上高中到了市里 ,老师再问,你肯定会说是承留的。那么上了大学呢?你会说是济源的或是河南的。……大家想为什么会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