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语文教学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只讲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培养理解,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的说明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读什么样的书呢?漫画这类的书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推荐好书,有品味的、经得起推敲的经典之作当为首选。如鲁迅、巴金、杜甫、巴尔扎克、高尔基等名家的作品。语言规范,内容深刻,影响深远,多读这类书,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大有好处。读的过程就是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试想:不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怎知杜甫面对黑暗的不平等的社会时内心的悲愤;不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知陶渊明隐居时的闲适?因此,我认为,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注重阅读;要想教好语文,更要注重阅读。看来,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作用的。那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