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适应新环境第一站 步入新学校教学目标: 1、了解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掌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3、愿意并且喜欢接触新的生活环境,接纳新同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学难点:了解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掌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教法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准备:校园平面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政治导学》第 3 页“问题导学”)(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也可自己设置问题或其它形式导入。问题导学起一个导入作用,如果马上解决不了,教师可强调学生别着急,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站内容。)心理学家将几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几只小猫东倒西歪,总也站不稳。上述实验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你觉得我们进入七年级后应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二、自学质疑(这一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一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体现了课标要求中的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可放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注意提示学生记录自学中的难点。学生可能在“如何适应新环境”的第 3 点:“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点难突破,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班级开学初期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引导。)教材导读(1)、阅读教材“思想驿站”中的内容(第 3 页)及第 4 页第 1 自然段,想一想,自己在新的学校里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愿望?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所有优秀中学生的共同经验是什么?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主动适应新的学校环境?(2)、阅读教材中“环境适应能力”的知识链接,以及学校环境的小字内容(第 4 页),了解学校环境的内容。填写教材第 5 页中的校训及含义与理解,绘制校园平面图,谈谈我眼里的新学校。(3)、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和“各抒己见”(第 7 页),思考应如何理解“人既会受环境影响,也能改变和塑造环境”这句话。并就校园设施维护提出自己的建议。(4)、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从爱护校园环境、净化校园风气等方面,谈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你为班级制定的文明公约是什么。(5)通过学习,你知道该如何适应新环境吗?三、合作交流(此环节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要求。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以便教师点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