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备常新 ——评周峰老师《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是一节概念课。以往在听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原来有认识分数基础上的提升和抽象很不明显,感觉学和没学一个样。而听完周峰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他俯下身去看学生,他基于教材进行设计重组,突破了重难点难点等等,都值得我们借鉴。1、基于学生认识起点,就近发展。从周峰老师的课堂实录以及他课后的思考中,我们都能深切的感受到本节课的设计到组织教学,完全是基于学生的课堂。就像他所说的,在看过众多名家课堂后的茫然,到听从内心,遵从学生的课堂,他完成了一次蜕变。因为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分数,周老师上课伊始就直接以一个问题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今天我们学什么知识?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分数?”直白、简单,多好。这时,老师以四分之三为例,让学生自主说说对四分之三的理解,教师抓住孩子话语中的“一个东西”,以“一个东西”可能是什么来进一步探究……从这段的设计我们看到,周老师完全从学生和学生对分数的原有的建构出发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这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2、基于教材重组创造,突破难点。本节课在建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可以说是基于教材下的重组和创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周峰老师对“单位 1”理解上的“用心”。首先,从学生理解的“一个东西”引入,让学生说说这一个东西可以是什么?接着,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东西”:一个饼、一个圆、一条线段、8 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具体理解四分之三的含义。然后,又抽象出“1”,即单位“1”。最后,结合对单位“1”的理解,概括出四分之三的含义,以及说说心目中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这部分设计让我惊叹于周老师的用心,这样一个抽象概念的得出,就在周老师具体——抽像——再具体——再抽象中迂回解决了。而对于单位“1”的理解,也在迂回的过程中印象深刻。3、基于发展编排练习,深度提升。新知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得以丰满,但肯定有别于练习课。周老师深知这一点,他在各环节设计的练习,可谓独具匠心!突出体现以下几个练习中: 一是练习:分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出示数轴)你能在括号里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