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巢湖市夏阁镇苏垅小学 丁耀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么,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要有明确目的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日寸,教师创设“喜洋洋和灰太狼争夺长方形菜地”的情境:喜洋洋准备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交给我们一个任务。菜地的长 8 米,宽 5 米,要我们计算篱笆的周长有多少米。这时学生们惊奇了,有人小声地议论:“不会算。”教师抓住契机说:“今天,我们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后就会算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形的周长。好吗?”这样,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学内容,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青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趣味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一般来说,低段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段学生则对有用、具有挑战性等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避免成人化。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是小兔的一家,其中兔爸爸、兔妈妈及兔姐姐都采到了数量不等的蘑菇,只有兔弟弟空手而归,从兔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们在交流中认识到,小兔弟弟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O”表示。如此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