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相关资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 ; 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 ( 今昆仑山 ) ,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不周山”何意? 作品简介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刘安简介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颛顼﹙ zhuān xū﹚天柱折﹙ zhé ﹚ 水潦﹙ lǎo﹚ 注意节奏:•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昔者( ) ,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