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考试的 2 个因素• (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 硬功夫• (二)考试的心态与考场的发挥• ———— 软功夫 测试考试心理控制能力如何?• A :经常有这种情况,记 -1 分• B :偶尔有这种情况,记 0 分• C :很少有这种情况,记 1 分• 得分为 6 分以上的是高分者,高分者表明其在平时不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在考试前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考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心理控制。 案例一:• 郑 XX ,女, 18 岁,高三年级,从小读书勤奋,父母都是干部,生活比较富裕,对她要求很严,希望她认真学习,将来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她也很争气,成绩一直很不错,表现良好。眼看高考到了,学校给他们加班加点,她也更加勤奋了,想考上重点大学。虽然成绩好,但她还是怕考不上重点线,患得患失,使她越接近高考越紧张。吃不好,睡不好,白天上课头脑昏昏沉沉,复习效果差。 • 一进考场,立刻脸发烧,头嗡嗡作响。拿到试卷一看,似乎考题不是太难,但答案老想不出来,满身大汗,双手发抖。结果原来记得的内容都想不起来,高考失败了。• 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案例中这位成绩好的同学高考落榜? 心理学上压力与动力的关系图动力与压力压力动力 案例二:• 李 XX ,男, 18 岁,高三年级,父母均是商人。平时忙于经商,对儿子管教的时间很少。小时候,他随爷爷奶奶生活,有人管教,学习成绩一般。初中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他勉勉强强考进了高中。高一、高二的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平时只需要认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一般都能跟的上。但进入高三后,学习气氛紧张,同 • 学之间你追我赶,一时之间让他觉得吃不消,于是他变回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方式,完全没有紧迫感。而父母也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儿子是否能考上大学也不太关心。结果高考结束后,他的成绩比平时成绩还要差。• 思考: 是什么原因让案例二中的这位同学成绩会相差那么多呢? • 经研究得出:考前有点紧张,有点兴奋,跃跃欲试的心态考出的水平最好,也就是要保持适度的紧张。 “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动力与压力压力动力 面对考试压力,该怎么办?• 分组讨论: 6 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个小组长,总结小组的方法。• 方法:• ( 1 )……• ( 2 )……• ( 3 )……• ( 4 )………… 情绪宣泄法• 情绪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可采用:聊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