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支教教师示范课观后有感 2011 年 4 月 2 日下午,我有幸观摩了两节支教教师示范课。第三节课座谈,因学校临时有紧急事务,未能参加,错过了一次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叹为惋惜。听了这两节示范课,甚有不吐不快之感. 第一节示范课是李某某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三月桃花水》。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纵观这节课,也尤如三月桃花水,清冽可口,沁人心脾;又好似山野之风,婉约有韵,清新脱俗。应该说李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而又充分的准备,整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多媒体教学,更为这节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精致的画面,优美的旋律,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仿佛置身三月的江南,如痴如醉,教学辅助效果明显,这也为这节课增添了一抹亮绿。李老师在新课开始,打破常规,直奔课文第二自然段,由“三月桃花水”生发疑问“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进而导入课文主体部分学习,自然而不着痕迹,浑然天成,可谓匠心独运,令人回味。课文的学习,李老师非常重视朗读训练及朗读指导,有配乐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尤其是李老师的配乐范读,“三月桃花水”般的声音和着美妙的音乐,令人身临其境,给学生的朗读起了很好的榜样示范。读写结合,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帮助学生学习了课文主体部分后,针对文中排比式的写法“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它看见。。。”,老师在讲清写法后,要求学生仿写,虽说对于这堂课来说,目标有点拔高,但也在情理之中,这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李某某老师的这节示范课教学理念前瞻新颖,颇为匠心,给我们听课者以极大的洗礼与深思。当然,作为李老师的同行,我也想就这节课做如下探讨: 一、“扶”有余而“放”不足。新课标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由过去的“重知识传授”转为“重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结构明晰,“总——分——总”,“分”部分由“声音”(三、四自然段)与“光芒”(五、六自然段)俩部分组成,这俩部分结构雷同,写法相似。老师可以精讲前一部分,重朗读与学法指导,后部分可放手学生自学,老师重检查与点拨,看是否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不必平均给力。 二、“讲”多“背”少。《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语言精雕细刻,文辞优美且通俗易懂,老师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