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三大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他倡导终身教育的思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关键词:陶行知 三大教育思想 教育陶行知,生于 1891 年 10 月 18 日,于 1946 年 7 月 25 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 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 ,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一)“生活即教育”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